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更新时间:2024-09-15 21:20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通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1919年改称国文系,下设语言文字、文学、整理国故三科,初步形成了北大中文系的基本格局。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了北大国文系的建制。

中文系简介

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这也就继承传统的文学、语言、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

北大中文系共设有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此外中文系还设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全系现共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有11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系也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

中文系现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师94人。教师中有教授48人,副教授38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7人;另外,教师中有北京大学资深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7人。

中文系教学与科研并重,共设有9个教研室、1个研究所、1个语言学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还有13个虚体研究机构。在首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定中(1986年-1988年),中文系有5个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在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定中(2001年-2002年),中文系有6个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07年,以北大中文系为主体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百年学术,薪火相传。从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开始,北大中文系名师辈出,陈平原林纾、严复、陈独秀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马叙伦黄侃钱玄同沈兼士杨振声刘半农胡适马裕藻孙楷第罗常培游国恩杨晦王力冯沅君俞平伯废名、唐兰、魏建功沈从文袁家骅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杨伯峻林庚高名凯季镇淮王瑶周祖谟阴法鲁朱德熙林焘陈贻焮徐通锵金开诚褚斌杰等众多名家任教于此,他们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理想,为学科建设、学术传承、文化进步乃至民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另外,中文系还出现了“全国师德标兵”孟二冬这样的先进典型。每一个在北大中文系求学的学子,不仅可以浸润陶冶于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积淀,更可真切地感受诸多当代名师和一大批有为中青年学者的个性风采,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滋养。

自1998年至2008年,中文系共培养了本科生1167人(中国学生955人,外国学生209人);硕士研究生731人(含外国学生75人);博士研究生415人(含外国学生68人);接受国内进修教师217人、国内访问学者253人;外国进修生483人、外国研究学者41人。在校学生中有本科生566人、硕士研究生278人、博士研究生245人,总计1089人。

自1998年至2008年,中文系教师共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项(第2届-第4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项(第5届-第10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200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主办期刊

语言学论丛》是中国国家教育部所属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定期性系列学术集刊(以书代刊),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集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

办刊宗旨: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推进二十一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使汉语语言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高的地位。

历史沿革:《语言学论丛》的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编的《语言学论丛》,属不定期同仁刊物,已出版25期。从2001年的总第26期起改为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面向国内外征稿的学术集刊。

细节描述:自26辑期改为小16开本,每辑30万字,半年一辑,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至2008年底已出版到第38辑。

组织机构:新刊《语言学论丛》实行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的主编责任制,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主编先后由本中心资深教授林焘陆俭明担任。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处理日常事务,编辑部由本中心中青年教员组成,并从本中心的硕士或博士长期聘用编辑助理一人。

工作流程:《语言学论丛》恪守学术自由的原则,鼓励学术争鸣;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获匿名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经过编委会和编辑部在京成员集体会议,决定每辑入选稿件和篇目排列次序。

学术地位:2003年,《语言学论丛》入选欧洲科学基金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Humanities,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颁布的刊物索引目录。该索引是为评价欧盟所有国家人文学科科研提供统一标准而设立的,相当于欧盟的A & HCI。该委员会历时三年对全世界以不同语言出版的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学分析,引用率较高的85种刊物入选名录。其中以中文出版的语言学刊物入选的只有三种,《语言学论丛》是其中之一。

2005年CSSCI设立集刊类索引目录以来,《语言学论丛》每年入选并每年名列按引用率排名的第一名。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语言文学系分馆(以下通称中文系分馆)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资料室, 2000年开始与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建设。2008年加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

中文系分馆收藏以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为主,涉及相关学科的图书、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等专业性文献,主要为本系教学提供资料情报服务。截至2007年5月统计,分馆收藏中外文图书近2万余种,4万2千余册;中外文期刊270余种,合订本近2万余册;其中,22种语言研究类外文期刊为我馆独有;并备有1982—2007届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1255种/册,均为开架阅览。

中文系分馆建有王力文库、游国恩文库,收藏二位先生家属捐赠的藏书;已经收到王瑶先生、朱德熙先生家属捐赠的藏书,即将建设王瑶文库和朱德熙文库;以中文系教师著作为主的学者文库也在建设中。文库图书闭架管理,只能阅览,不能外借。

中文系分馆现位于旧化学楼西配楼三层。面积300多平方米,内设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和王力文库、游国恩文库。阅览座位四十多个,并配有目录检索与电脑检索系统。环境优雅、明亮,是读书、查阅资料的上佳场所。现有工作人员二人,为读者提供专业、热心的服务。

地址:校内旧化学楼西配楼三层(校内光华管理学院正北,图书馆新楼东南对角处)

资源优势

师资力量

教师整体水平在全国中文学科处领先地位

教授和博士导师数量位居北京大学文科院系之首

坚持国家级教学名师、资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传统

邀请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外境外学者前来讲学

教学科研

北大中文系是教育部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必修、选修等各类课程达200门以上,数量居全国中文学科之首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中文系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自1987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优秀成果奖10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

管理服务

每年均有赴耶鲁大学东京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外名校和港台著名高校交流的机会

每年60%以上的学生获批科研基金资助,教师一对一指导完成科研项目

学生赴西安、敦煌、武当山等全国各地,进行民俗采风、方言调查与考古实习

各类文学社团、校园文学刊物蜚声燕园,在全国高校有深度影响

能力塑造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

具备坚实的文史基础和文化素养

具有过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保有优秀的文学审美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养成宽阔的视野和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

专业介绍

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统一组织核心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自由选择专业。共设有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

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综合培养文艺审美能力、对文学现象的分析评论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汉语语言学(Chinese Linguistics):侧重培养培养语言研究、语言文化、语言教学等方向的人才

古典文献学(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andArchives):培养具备深厚的国学素养、从事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海外汉学与古籍数字化的整理与研究人才

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Applied Linguistics: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中文信息处理,文理兼修,开发计算机语言处理能力,如信息存储、传输、检索、智能理解与人机对话

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该项目为两校合作办学项目,采取“1+2+1”的形式,学生完成四年学习后达到各项要求后,可同时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精品课程

主要核心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西方文学史、海外汉学研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文献学史、比较文学原理、原典精读(《诗经》、《论语》、《孟子》)等。

分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研究、《红楼梦》研究、五四新文化研究、都市与文学、小说的艺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电影文化、性别文学研究、民俗与文化、东方文学史等。

汉语语言学:近代汉语、音韵学、史籍精读(《左传》《史记》等)、训诂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修辞学、方言专题、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与文化、实验语音学基础等。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代文化、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原典精读、敦煌文献概要、古籍数字化、国外汉学概论等。

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计算语言学导论、语言统计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导论、人工智能导论、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等。

另设有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

毕业前景

研究深造:约90%的本科毕业生均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部分学生选择赴国外名校深造,获得优秀的奖学金名额。

就业领域: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军队、外企、金融机构等。近两年就业率在98%到100%之间。

1983年7月19日,北京大学团委在办公楼会议室,为应届毕业生中志愿去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工作的22位同学召开了欢送会。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1977级校友李克强主持了欢送会。会上,北大书法史巨匠、法律系李志敏教授代表全校师生挥毫书写了“献身祖国、振兴边疆”八个大字,勉励同学们为边疆建设贡献力量!赴西藏工作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代表胡春华激动地接过题词,表示要不辜负学校期望。随后他们奔赴边疆工作岗位。《光明日报》于1983年7月20日头版作了报道,多家中央重点媒体均进行报道。

近两年毕业生被以下名校录取

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英国剑桥大学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德国图宾根大学

荷兰莱顿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近两年毕业生被以下单位录用

中央直属机关

国家公安部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

南方报业集团

中粮集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三联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工商银行

德意志银行

宝洁公司

北京四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