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更新时间:2024-06-27 11:08

第18军,国民党中央军中最大的派系集团之一,是陈诚军事集团的起家部队和核心部队。它的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1师和第14师。
第11师于1928年8月1日组建,其前身是北伐战争初期投靠国民革命军的北洋军直系闽军曹万顺部编成的第17军与南京警卫师第1、第2团合编而成。曹万顺任师长,陈诚任副师长,干部多来自警卫师。

军队由来

1929年春,陈诚在蒋介石的指使下鼓动黄埔系军官以曹“任用私人”、“克扣军饷”为借口,反对曹万顺任师长。蒋介石乘机下令免去曹的师长之职,由陈继任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陈因作战有功,升任第18军军长兼第11师师长,中原大战结束后由副师长罗卓英继任第11师师长。
第14师的前身是中央军校教导第3师。1930年11月27日改编为陆军第14师,原师长钱大钧继续担任师长。1931年1月13日钱大钧调任武汉军校教育长,由陈诚兼任第14师师长,该师第33旅旅长周至柔任副师长。从此,第14师就成为陈诚军事集团的基本部队。

1932年2月,陈诚辞兼师长职,周至柔继任师长。
陈诚号称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作战勇猛,决心果断,敢作敢为,有一定的战略头脑。因中原大战作战有功,于1931年4月7日被任命为陆军第18军军长,节制第11、第14两师及炮兵、攻城两旅。第18军由此诞生。陈诚军事集团俗称“土木系”,即取该军“十一”(土)师和“十八”(木)军之意而名。陈集团系统的部队大都由它扩编或派生而成。该军成立后即参加了对中央苏区和红1方面军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围剿”和其他一系列作战。

淞沪会战

1935年9月23日罗卓英接替陈诚任第18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诚以军政部次长的身份视察了淞沪前线的作战情况,向蒋介石提出:上海之战“非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打不打的问题。”他认为:“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赴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淞沪战事牵制之”。蒋介石同意陈诚的看法,表示:“一定打!”于是,大批国民党军精锐部队调往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投入淞沪会战。第18军亦立即由赣省紧急输送上海。于8月24日即对侵占川沙口、狮子林的日军展开反击,一举夺回了宝山城,并在罗店与敌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战斗中该军各师虽猛烈攻击,英勇奋战,但始终未能攻下罗店,部队却伤亡很大。一直关注淞沪战事的蒋介石得知攻击部队损失惨重的消息后,当晚仍越级命令第18军“今晚必须恢复罗店!”经第18军一天两夜浴血苦战,26日晨,罗店终于被攻克,并控制在国军手中,蒋介石方才放心。27日,日军在大量军舰和航空兵支持下再次向国民党军阵地疯狂进攻。罗店、殷行又被敌攻占。为了夺回罗店要地,第18军以第11、第14、第67、第98师于28日再次向罗店发起攻击。由于下雨,道路泥泞,士兵体力不支,国民党军反击受挫。
10月1日,日军增援淞沪战场的3个师团乘船运抵上海,陆续进入战斗。国民党军被迫向蕴藻浜北岸的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之线撤退。淞沪会战进入最激烈的蕴藻浜、大场镇地区争夺战阶段。第18军自进入战区以来始终作为主力部队坚守在主要作战地境,不惜牺牲和伤亡,直到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第18军又率第11、第16、第60师参加了武汉会战。会战结束后第18军调后方整训,驻四川重庆、万县地区。
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及其占领区处于国民党军第5战区和第9战区三面包围之中。这一地区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主战场,是中、日两国军队进行大型会战次数最多、暴发频率最高的一个战区。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日军为消除第5战区在鄂西的军队对武汉的威胁,集中兵力以多路进攻的方式发起枣(阳)宜(昌)会战。日军在攻占了枣阳后,突然于5月31日转兵向西,直取宜昌,陪都重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民党军委会急令第18军即刻船运宜昌,组织防御,确保宜昌安全。第18军受命后立即组织部队边集结、边开进、边运输,于6月9日抵达宜昌。同日,日军亦攻到宜昌。第18军仓促应敌,苦战3日,宜昌沦陷,第18军被迫退守三斗坪。
第18军作为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参加的大型会战并不多,武汉会战结束后的6年中仅参加过枣宜、鄂西、常德、湘西四次会战,其余时间都在整训、整理和整顿之中。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先后有10个步兵师曾隶属于第18军,作为它的下属部队。它们是∶第11、第14、第18、第55、第60、第67、第94、第198、第199师,暂编第34师。干部调动更是频繁,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担任过第18军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18军即积极投入“剿共”的内战之中。1946年国民党军整编中,第18军改编为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下辖第11旅(旅长杨伯涛)、第18旅(旅长覃道善)、第118旅(旅长高魁元)。全师约3万人,美械装备。


解放战争

1948年10月,国共两党军队的大决战在即。为了应对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国民党军取消了整编师旅的编制,恢复原军师编制,并在华中地区以胡琏兵团为基础扩编为第12兵团,下辖第10、第14、第18、第85 军,因胡琏资历浅,故由黄维任兵团司令官,胡任副司令官。该兵团是华中地区国民党军的主要机动兵团。10月31日,第12兵团奉命由确山轻装东移,加入徐蚌地区作战。11月8日该兵团开始东进。沿途不断受到解放军阻击部队拦截。11月24日进到离宿县10余公里处,发现宿县已被解放军占领,兵团处境不妙,急忙掉头向蚌埠方向撤退。25日,该兵团被人民解放军之中原野战军合围于双堆集地区。黄维多次组织突围均告失败。苦苦挣扎到12月15日,全兵团4个军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维和第18军军长杨伯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王元直、参谋长吴廷玺和第118师师长尹钟岳等被俘。仅兵团副司令官胡琏乘坐一辆坦克逃到蚌埠。


徐蚌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在江西上饶设立第2编练司令部,由胡琏任编练司令,负责重建第18军。由于有前第18军老军长、时任江西省主席的方天鼎力相助,组建工作比较顺利,很快组成齐装满员的新的第18 军,下辖5个师,由胡琏兼任军长,各师长分别是∶第11师师长刘鼎汉、第14师师长罗锡畴、第18师师长孟述美、第43师师长鲍步超、第118师师长李树兰。

1949年4月建成后,第2编练司令部奉命改编为作战兵团,恢复使用淮海战场被歼的第12兵团番号,胡琏专任兵团司令官,由曾任过第18军第11师师长的高魁元继任军长。并将第12兵团及第18军调至浙赣路附近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任务。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发起后该兵团及第18军先撤退到江西赣南地区,随后又撤退到广东汕头地区待命。在汕头该兵团奉命再扩建一个第19军。因部队随时都可能有大的行动,仓促中只建成了一个第13师(师长吴垂琨),只好将超编的第18军之第14、第18师改隶第19军,第18军辖其余第11、第43、第118三个师。


1949年10月下旬该军奉命在第12兵团编成内于10月22至24日由潮汕地区登船出发,海运台湾岛。航运途中,奉命改在金门岛登,准备增援厦门岛防守的部队作战。10月25日,该军航运到金门岛登陆时,正遇上缺乏渡海登陆作战经验的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金门岛的渡海登陆作战。该军在胡琏指挥下当即投入围攻登岛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激战至27日,登岛解放军因无后继兵力增援,苦战3天3夜,弹尽粮绝,三个半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全部损失,其中一部牺牲,一部被俘。为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成建制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作战。国民党军称此战为“古宁头大捷”。胡琏因此一战成名。战后第18军驻防金门岛亦成为保台和反攻大陆的“中坚力量”。

历任主官

历任军长: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高魁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