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更新时间:2024-04-25 13:09

《飞夺泸定桥》是刘国枢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画作内容

该画作表现了长征途中一场异常艰险的战斗,河水湍急,群山陡峭,天空昏沉。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铁索桥下是湍急的河水,连接的是陡峭的两岸。桥上英勇向前的勇士,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主词条: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在短短一昼夜内奔袭240多里的红军成功击溃守桥部队,夺取了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泸定桥,史称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的一场重要胜利,对于红军顺利通过大渡河,摆脱国民党军队围堵意义重大。

泸定桥的得失对于红军至关重要。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主力抵达大渡河西岸,准备渡过大渡河以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崇山峻岭,地势极为复杂。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曾受困于此,在大渡河沿岸全军覆没。虽然红军击败了国民党部队控制了大渡河上的渡口安顺场,但是,安顺场附近水深浪急,再加上渡河船只数量不足,红军大部队难以过河。与此同时,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军队,试图利用天险将红军主力围歼于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的地区。危急时刻,迅速抢占沟通大渡河两岸的泸定桥成为红军的唯一选择。

面对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红军指战员们决心迎难而上,夺取泸定桥。5月27日,担负起夺取泸定桥任务的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从安顺场出发,向泸定桥前进。红军冒着风雨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第一天即行进了80余里。28日清晨,军委发来急电,命令红四团在29日夺下泸定桥。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战士们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开始急行军。与此同时,对岸的川军也在增援泸定桥。于是,红军点起火把,假装川军部队,与对岸军队隔河并行。川军停下宿营休息后,红军就扔掉火把,继续奔袭前进。5月29日晨6时,红四团顺利到达泸定桥,击溃了桥西侧守军并占领阵地,成功创造了一昼夜奔袭240里的奇迹。在休整之后,红军打响了飞夺泸定桥战斗。突击队沿着铁索向对岸冲锋。其他部队跟在突击队后面,抱着木板一边铺桥一边前进。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许多战士坠入了河中,但其他战士依然奋勇向前。在红军即将抵达桥头时,敌人又燃起了大火。一时间,桥头浓烟滚滚,铁索也被烧得滚烫。突击队战士高喊着口号穿过熊熊燃烧的大火,与敌人展开肉搏战。随后,红军主力赶到,经过激战成功歼灭守军,顺利地控制了泸定桥。

创作过程

1956年,刘国枢前往广州、武汉、北京进行较为系统的苏派绘画学习,例如临摹武汉“苏联经济文化成就大型展”的展出作品,接触到了苏联画家梅尔尼柯夫和马克西莫夫的讲学,并于这一阶段完成了该画作等典型的主题性创作。刘国枢专程到成都军区拜访,并得到军区司令员贺炳炎的指教。1959年初,在动笔创作前,刘国枢踏上了去大渡河采风的路,翻越二郎山到四川泸定县进行考察,在当地真切体会历史的气息,寻找创作灵感,并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了更好地呈现勇士们的英姿,一百多米的悬索桥,他走了不下200次。而为了画面中英雄展示的面部创作,他也画了不少小稿,反复琢磨、调整、尝试了不同的动态,经过半年多的创作,刘国枢终于完成了该画作,最终形态各异又神勇无比的战士们的英姿在画面中呈现出来。

艺术鉴赏

主题

作者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将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采用仰视的角度,来反映抢占桥头的红军勇士的神采,同时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两岸的陡峭。作者在处理环境和战争气氛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用笔用色概略奔放,浑浊的河水突出了“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了“险”字,火焰硝烟突出了“难”字。横穿画面的铁索桥简明突出,桥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夺人眼目,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的英姿,虽然体量上并不大,但却形成了冲锋的阵势,有一股力扫千钧的力量感。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2006年10月22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弘扬长征精神,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四枚,小型张一枚,分别是“送别”“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邮票,其中“飞夺泸定桥”邮票图案采用的即是该画作。

入选教材

《飞夺泸定桥》曾作为中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中课文《飞夺泸定桥》的插图。

重要展览

2010年3月16日—5月10日,《飞夺泸定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主办的“红色记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作品展”中被展出。

2011年3月12日—3月25日,《飞夺泸定桥》在三峡博物馆举办的“刘国枢油画作品回顾展”中被展出。

2021年10月19日—11月19日,《飞夺泸定桥》在重庆美术馆自主策划组织的“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中被展出。

作者简介

刘国枢(1919年10月—2023年12月13日),重庆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1938-1945年就读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油画家唐一禾。1948年任西南美专西画科主任,1950年历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绘画系副主任,兼任重庆美专副校长。1987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飞夺泸定桥》《春江水暖》《乞妇》《盲婆》《流浪汉》《送饭》《解雇》《县委书记》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